第一百一十三章 东都民变-《大唐顽主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  延庆公主接着说道:“而且更耐人寻味的是,王凝在奏疏中并未提到安抚一事,自己辖内生了民变,他身为河南尹首先要做的便是安抚变民,但他的奏疏中却对此只字未提!”

      李浈想了想,疑惑道:“既然如此,那么陛下与众朝臣就没有想到这诸多疑点么?”

      “正因想到了这些,所以陛下才会给你兵符!”延庆公主当即回道。

      “那这就更不对了,既然陛下想到了这些又怎么会吧兵符交给我呢?对于统兵之事这朝臣中随便拿出一个都要比我强得多吧!”李浈听了更是疑窦丛生。

      延庆公主闻言后一脸诧异地望着李浈,道:“你算计本宫时的脑子都去哪了?怎么这话问得痴痴傻傻的?自安史之乱后,历代陛下都对武将心生忌惮,你可还记得当年肃宗陛下收复长安时为何不用郭子仪、李光弼,而独用了从未带过兵的房琯?”

      李浈闻言这才想起当年的这桩往事,当年安史叛军攻入长安,玄宗逃至蜀地,而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自立登基,后其意图收复长安,但却放着郭子仪、李光弼等这般战功赫赫的当朝名将不用,唯独用了只会纸上谈兵的房琯。

      结果唐军四万将士于陈陶斜力战而死,自此唐军刚刚树立起的信心再度土崩瓦解,当时身在京城之内的杜甫听闻至此,于悲愤交加之下写下了一首《悲陈陶》:

      孟冬十郡良家子,

      血作陈陶泽中水。

      野旷天清无战声,

      四万义军同日死。

      群胡归来血洗箭,

      仍唱胡歌饮都市。

      都人回面向北啼,

      日夜更望官军至。

      无疑此战失败的罪魁祸首便是肃宗,正因其对郭、李二人怀有忌惮之心,所以才直接导致第一次收复长安的战斗以失败告终。然而最终还是老将郭子仪于一年后重振旗鼓并一举收复两京失地。

      但安史之乱的阴影并没有从此后历代帝王的心中抹去,反而却成了一个无法祛除的梦魇,让他们对武将们再没了以往的信任。
    第(2/3)页